
企業永續
環境
永續環境
持續提升能資源利用效率,使用對環境負荷衝擊低的再生物料
了解更多環境教育
推廣與環境共存的生活態度,致力實踐「環境教育法」的精神與涵義
了解更多永續環境
持續提升能資源利用效率,使用對環境負荷衝擊低的再生物料
了解更多環境教育
推廣與環境共存的生活態度,致力實踐「環境教育法」的精神與涵義
了解更多
註:
欣陸集團持續優化能資源管理政策,包含節能、減廢、節水行動方案等,力求能資源的合理配置與使用效率的提升,從五大面向:「辦公大樓環保節能」、「業務據點的綠色作為」、「綠建築」、「再生能源投入」以及「提高水資源處理效率」訂定管理機制與行動計畫,推動綠色改革。再者,欣陸投控以旗下欣達環工營運中之淡水水資中心作為溫室氣體減量之集團示範推廣水廠,制定一系列推動措施並設立2021年度該水廠之沼氣使用率達45%以上之目標,以利爾後其他廠區之減排推動。另一方面,集團分階段導入ISO 14064-1:2018標準,亦開始發展數位化的量測與紀錄方法,建立適當的基準指標,以利於集團碳管理推動。
欣陸集團努力提升能源使用效率,並持續轉換使用低排放係數的能源類型,2021年度能源強度指標較前一年度維持;總部大樓透過智慧型監控系統精準調控空調、照明及梯廳等用電供給與運轉排程,2021年度之能源使用總量較前一年度下降2.1%;在水資源處理方面,透過操作模式最佳化、設備的節能優化及沼氣回收再利用的執行,2021年度污水處理總量較前一年度上升3.9%且水質標準趨嚴的情況下,每單位污水處理耗電量為0.28度/立方公尺,維持與前一年度相同水準且相較2019年降低了12.5%。減碳行動方面,集團持續定期汰換低效率、高耗能設備,採購具先進節能技術規格的機種,推動沼氣回收再利用,透過生質能降低化石燃料的使用,2021年度可量化的節能成效為497.82公噸CO2e,未來將持續監控各類型能源使用量與溫室氣體排放情形,以研擬相關管理策略,推動溫室氣體減量計畫。再生能源2021年度的使用相當於2,008,464度電力效益,約當減少1,008.25公噸的碳排放,惟近兩年因設備檢修停機之故,再生能源的產量較少,未來仍持續投入再生能源技術與運用,增加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
欣陸集團營運之淡水水資中心為集團推動溫室氣體減排及再生能源利用示範廠區,運用生質能源技術,將污水處理過程產生的沼氣,轉換成替代性能源再利用,減少溫室氣體排放。2021年再生能源(沼氣)產出414千立方公尺,使用335千立方公尺,沼氣回收利用率為81%,其2021年目標達成率為180%。2022年度淡水水資中心沼氣回收利用率目標為65%。
欣陸集團憑藉水資源處理技能,提供再生水處理、污水處理及淨水處理等一系列完整服務,為臺灣水資源的永續發展及環境保護盡一份心力。同時,集團積極促成產、官、學界正向交流的機會,透過推廣污水處理專業知識、展示污水處理與再生水資源技術以及水務工程經驗分享,為環工水務人才培育盡一份心力;藉由舉辦學童體驗活動,以寓教於樂的方式宣導水資源的重要性,提升未來主人翁對臺灣水資源永續發展的了解;經由志工帶領參訪民眾了解水資源處理的現況、技術與趨勢,肩負起水資源環境教育的責任。2021年度環境教育相關活動服務共1,854人,自2019年以來,累積服務人數達9,339人。
欣陸集團環境教育累積服務人次
集團所運營之鳳山水資源中心係全國六座污水處理示範廠之一,每日平均處理10.96萬噸的污水,最大清污量為13萬噸,為高雄市鳳山、大寮及鳥松地區共98,284家戶提供污水處理服務,讓民眾享有乾淨、無臭的鳳山溪水岸;鳳山水資中心亦是首例通水啟用的污水再生BTO案,每日供應4.5萬噸再生用水供臨海工業區使用,大幅提升水資源調度的可靠性及彈性,在受氣候風險影響的潛在營運壓力下成為產業強心劑,更為國內水資源再生循環利用立下重要里程碑。 鳳山水資中心的景觀規劃與周遭的濕地公園、河廊造景互相融合,形塑水資源與生態環境共榮景象,為國內第一個以水再生利用為主題的教育園區,且於2020年通過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認證;園區內設置「水科技教育館」,結合聲光等數位科技,讓大眾能夠身歷其境感受每一滴水資源的珍貴,愛惜、維護臺灣的水環境,不定期舉辦環境教育研討會及策略聯盟說明會,並結合高雄地區其他環境教育場域活化環境教育課程內容;此外,因應2021年臺灣地區乾旱及缺水議題,鳳山水資源中心透過校園宣導與民眾團體參訪活動,積極提倡面對極端氣候多元水資源的重要性,更吸引許多國內外媒體參訪與蔡英文總統親臨視察,已然成為國內水資源教育最佳典範。 2021年度舉辦環境教育活動合計達39場次,參與人數合計1,180人。
集團所運營之淡水水資源回收中心每日處理5.6萬噸生活污水,服務範圍涵蓋淡水都市計畫區、淡水(竹圍)都市計畫區及淡海新市鎮特定區都市計畫區,共86,496家戶,營運至今15年,堅持以經妥善處理後優於法規水質標準之放流水排放入公司田溪,為居民創造美好生活環境與河岸親水空間,深獲佳評。 淡水水資中心之建築本體取得綠建築銀級認證標章,符合基地保水、節能減碳、廢棄物減量等多項綠建築指標項目,同時,該中心已於2021年7月獲得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認證。淡水水資中心秉持「與環境共生」、「與自然融合」的核心精神,持續辦理水資源環境教育課程活動,積極傳達正確與新穎的觀念給活動參與者,致力成為一個推廣環境保護及永續意識的機構,讓參與者學習環境知識與技能,並培養對環境負責的行為。 2021年度辦理淨灘惜水護海洋、污水處理專業知識說明與參訪活動合計達19場次,參與人數合計490人。
集團所運營之安平水資源回收中心設計處理量能為每日160,000噸,目前每日妥善處理139,324噸生活污水後,放流入安平內海,服務區域涵蓋臺南市安平區、中西區、北區與部分南區及東區,共127,489家戶;另一方面,安平水資中心之西南側正如火如荼興建再生水廠,再生水廠設計處理量能為每日60,000噸,2022年第一期完工,供應10,000 噸再生水,至2024年供應37,500 噸再生水,整體回收率可達54.6%,預期未來成為科技部南部科學園區臺南園區廠商之用水來源之一,有助減輕大臺南地區之供水壓力。 安平水資中心於2021年通過ISO 50001能源管理系統認證,規劃轉型成兼具環境教育、社區休閒與城市觀光等功能,期望達到廠區公園化、污泥資源化目標,並透過社區服務參與,邁向新里程碑。 2021年度舉辦污水處理流程說明與參訪活動合計達17場次,參與人數合計203人。